凭借“捏脸”吸睛,社交、游戏的个性化定制用户更买单?

2019年01月17日 | 行业分析 | 阅读(22879) 收藏

恩斯特·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认为符号化的行为与行为是人之本性的内在特征。人们在进行自我形象建构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文字、表情包、图片等多种符号。米德也曾指出:“符号指明某些特征及其与事物及反应的关系,当我们开始运用这些符号时,它们使我们能辨别出这些特征,并在其决定我们行动的范围里把握这些特征。”


而将产品变成与个体相关度极高的,强调独特性、区别于他人特征的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的专属感和特质感能够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属于每个个体的符号特征的显现。


“替身即我”引发用户共鸣


就比如近期比较红的概念——捏脸。用户可以通过捏脸所塑造出具有个性化的虚拟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利用符号化的自我定制,表达出自我特征。而这种个性化定制往往容易实现一种“替身即我”的感受,容易引发用户内心的情感共鸣。



而“捏脸”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也在 Zepeto 的出现再次火了起来。类似的产品其实还有:QQ秀、Bitmoji、IMVU、脸萌等都是典型的捏脸社交类产品;当然还有捏脸游戏产品:《楚留香》、《荒野行动》、《猎魂觉醒》、《琅琊榜:风起长林》、《九州天空城》。网易游戏《楚留香》在上线后的捏脸功能一度成为游戏圈的热门话题……而就捏脸的这种定制功能无论处于哪款产品之中对于用户都是*吸引力的。


图片来自DT财经


被关注度增加用户兴趣


就刷爆朋友圈的 Zepeto崽崽来说,从产品内容上看,装扮人物与布置房间等功能都像极了当年红极一时的 QQ秀,但其产品逻辑却有着很大差距。



如果说 QQ秀是做熟人社交或半熟人社交,那么 Zepeto崽崽则主打陌生人社交,即一般是在看到对方形象后再决定要不要关注。这就使得关注他人和被他人关注都增加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些像抖音的逻辑,是先看到作品才去喜欢或者才去关注。抛开社交门槛的角度,这种“关注”和“点赞”模式大大的增加了用户被关注的满足感。


产品内容影响用户留存时长


用户留存对于每个产品来讲都是需要极其关注的,甚*这项指标也是检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年红极一时的脸萌、Memoji 等软件都曾利用捏脸模式吸引用户目光,但*都无疾而终。脸萌的联合创始人陈俊杰后来在谈到脸萌的衰弱原因时提出:“‘脸萌’是个爆款,但后来慢慢就沉寂了,这其中有许多原因。脸萌的主要功能是做头像,一开始大家图个新鲜,刷爆朋友圈,但是有多少人会天天换头像呢?它是个低频活动。但是 faceu 提供的(拍照)需求却是一个高频需求。对于女生来说,自拍就是一个必需品。”所以捏脸作为吸睛亮点来讲很好,但在眼球经济盛行时代下,用户很容易失去兴趣和新鲜感,还是需要靠长期优质的内容运营才能留住用户。


近期快手推出的萌面 Kmoji ,让每个人都能一键定制专属的 AR 形象——只需要一个手机、下载快手就可以拍摄带有 3D 卡通头像的短视频 。这也是众多短视频 App 中首实现可定制 AR 虚拟形象的功能,受到众多用户认可。虽然目前短视频拍摄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其实关于「抛头露面」的问题,还是会让不少低调的用户望而却步。萌面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隐私,增加了当下热门的捏脸功能,同时还增加了个性化元素,再次提高了短视频的趣味性。



个性化定制彰显性格用户更关注


而对于游戏用户来讲,一些资深端游玩家可能会告诉你,捏脸是端游玩剩下的东西了。


在单机游戏时代,“捏脸”系统就已经开始出现,而在一些追求自由度的沙盒式RPG(角色扮演)游戏中,捏脸几乎就是玩家与厂家都默认的“标配”。对于国内玩家来说,内置捏脸系统的热门 RPG 游戏大多来自美国、韩国和本土。


图片来自DT财经


在《模拟人生》系列、《*世界》(2005)、《第九大陆》(2009)等网游*下,捏脸系统越来越精细。


由美国游戏公司 Maxis 开发的《模拟人生》是一款经典的角色扮演游戏,因为游戏内容本身注重营造接近现实的生活体验,游戏角色成为自我投射的意味显得更强,捏出一副好皮囊也成为玩家在游戏中颇花心思的一个环节。


近几年,“游戏五分钟,捏脸两小时”成为端游“新常态”。



2018 年国内新推出的热门游戏《逆水寒》,提供了可调动面部几十个肌肉群、通过排列组合绽放出无数种可能性的捏脸系统,甚*还出了一个判词环节,一本正经地对玩家捏出来的角色进行一句话评价。

《逆水寒》还开展了捏脸大赛,吸引 40 万玩家参与,大家都在卯足劲玩捏脸,甚*正儿八经的评出了捏脸大赛的优胜名次。


而在发展迅猛的手游市场里,国内游戏公司推出内置捏脸系统的手游如《楚留香》等也照样火爆。


游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在新世界打造分身的机会,能开金手指,大家都想跟别人不一样!狂拽酷霸叼的网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千人千面的捏脸系统才能打造*的专属角色。


结语


无论是“捏脸”功能还是“捏脸”社交其实都是表达定制化的一种手段,用户越来越在意以自我为基础,打造自己专属的符号或者代表,而抓住用户,活跃用户,才是每个开发者对自身产品应该深究的。而在未来电商是否也可以打造个性化试衣间?结合昨天的虚拟偶像是否又能衍生一个新产业呢?粉丝经济比肩流量明星,虚拟偶像产业值得一试!……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


本文由七麦研究院专栏作者【石叶】原创发表,转载需联系七麦研究院获取授权,七麦研究院有权向非授权转载追究责任。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