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清理,撞上短视频“寒冬”?“短视频”未来将何去何从?
2018年07月31日 | 业内资讯 | 阅读(44795) 收藏
“马甲包”惹非议,碰上苹果“大清理”
今日早间,CCTV 新闻频道报道了一则关于 App Store 上“马甲包 App”引发经济纠纷的新闻,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上周末 App Store 上大规模的“应用下架”,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么?

距离上一次大规模下架应用还不到一个月, 苹果在上周五、周六连续两天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下架”。

(连续两天的大规模下架)
据七麦数据统计,App Store 两天内共计下架了 33795 款应用,苹果阴晴不定的行为,又让许多开发者后背发凉,这次又因为什么呢?
经过数据比对分析,这次的“下架”只是苹果普通的一次清理行为,清理的主要对象主要是那些久未更新的“废弃应用”,“废弃”应用的下架比例,约占总比的 70% 左右。
类似的“下架”高峰还出现在上月月底,“下架”的应用也是久未更新的应用居多,看来苹果正在加强对于“废弃应用”监管。而有关部门对于“马甲包”之类的行为监管也在逐渐加强,这里要提醒广大开发者,切勿“因小失大”。

“短视频”寒冬来袭,19 款应用受“处置”
相比于苹果上周的“日常下架”,真正令人“震惊”的,是上周关于 19 款短视频 App 被“依法处置”的消息。
26 日前后,一些用户发现“哔哩哔哩”、“秒拍”等应用突然在各大安卓市场下架。随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开始出现“下架事件”的新闻,引得吃瓜群众议论纷纷。


(众多社交平台出现“下架传闻”)
而当天这些 App 并未在 App Store 下架。直到 27 日、28 日,这些应用才陆续在 App Store 下架。
随后,*网信办发布官方声明,宣布对于 19 款短视频 App 作出“依法处置”。

这 19 款应用的“处置”理由也基本一致:“涉及传播低俗、荒诞,甚*暴力违法等不良信息”。
那么这 19 款应用分别都是哪些应用呢?

细心的朋友可能要问了,不是 19 款么?图片里怎么只有 15 款应用呢?因为官方的原话是:“依法关停“内涵福利社”、“夜都市Hi”、“发你视频”这三款 App,约谈 16 款应用的负责人,并对其中的 12 款应用作出下架处罚。”
所以*受到实质性“处罚”的,一共是 3+12=15 款应用。
而对于网友传言“永久关停”的说法,秒拍等平台的负责人也解释说,秒拍等应用受到的处罚是“未接到通知,不得上架”,而非“永久关停”。
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毕竟“永久关停”代表着这个产品从此付之东流,但如果只是“长期下架”,那还有整改后重新上架的可能。
所以这次的“整顿”一共分为四个等级:
“永久关停”—“未经通知,不得上架”—“下架一个月”—“内部整改”

(“整顿”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
而这场整顿风暴与之前的有很多不同,可以用三个“非常”来形容。
一是整顿的范围波及非常广:以往整顿通常是约谈两到三家平台,但是这次一次性约谈了超过 10 家,“处置”波及 19 款产品。
二是整顿的力度非常大:在整顿的名单中,不乏许多“巨头产品”,“哔哩哔哩”年初刚刚在美上市;“秒拍”一直与新浪渊源颇深;“沙发视频”是搜狐旗下产品…但是只要触碰到了“红线”,“处置”依旧毫不留情。
三是影响非常深远: 在 2018 短短的上半年间,已经出现了多次“整顿”事件,涉及的领域也很多,“直播平台”、“新闻咨询平台”、“短视频平台”等。但只要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一律处罚整改,绝不留情。一些有关人士则表示,因为这次“整顿”,可能会使投资界对于投资“短视频”行业的顾虑加深。
(上半年“整顿”事件频发不止)
“整顿”过后,“哔哩哔哩”、搜狐等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截止 7 月 30 日,哔哩哔哩股价下滑 4.45%,收于 11.59 美元,股价比于“整顿”前,整体跌幅超过 13%。

随着“哔哩哔哩”下架,另一款“哔哩哔哩”应用:“哔哩哔哩概念”的排名和下载量随之猛增。

这款应用类似“哔哩哔哩”的 Beta 版本,功能与“哔哩哔哩”主体一样,好在这次处罚并没有“诛连九族”,“哔哩哔哩”才能靠着“概念版”挽回一些流量和损失。

“全民网络时代”该如何前进?
无论是在社群还是互联网产品中,有一条被无数次证明过的“法则”:用户数量的增多通常会导致产品整体质量/素质的下降。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接入互联网的门槛变低,原来需要一台电脑,而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你就能与世界接轨。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研究中心,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 2017 年年底,我国拥有 7.72 亿网民,其中手机网民占 97.5%。

网民数量的猛增导致网络环境下限的降低,而暴增的流量又是众多公司“盈利”的根基,在盈利用户的群体选择上,*网民的“头部效应”并不足以与“长尾效应”相抗衡。
所以我们看见“不被北上广理解”的拼多多能在成立三年就估值 300 亿美元上市,所以我们看见众多互联网公司宁愿赔钱也要保证“流量入口”的稳定。

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放任传播违规信息,自然没有好下场。网络整治没有终点,谁恣意妄为谁难逃被下架命运。
当然,上述的一些产品还未达到“恣意妄为”的地步,但是秉承着“流量为王”的概念就已经从源头上出现了错误。
人不能认为“金钱*上”是真理,企业也不能认为“流量为王”就是法则,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在建立在不违规、不违法的基础上。
这次的整治行动给不止给“短视频”行业敲了警钟,对于所有领域,所有企业都是一次警示。
“下架”、“封停”等行为更像是治理洪水的“堵”,在短期上,可以靠“堵”来稳定大环境。
但是长期来看,洪水不能只靠“堵”,还要靠“疏”,只有选择性的放弃一些“流量”,让“监管”与“流量”同时前进,提升整体网民素质,才能真正扭转不良的网络风气。
- end -
本文由七麦研究院专栏作者【黑桃明】原创,转载需联系七麦研究院获取授权,七麦研究院有权向非授权转载追究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行业分析 2019-04-19
行业分析 2021-05-11
ASA干货 2023-03-03
行业分析 2022-11-30
技术干货 2019-06-25
行业报告 2019-05-07
企业新闻 2022-08-11
行业分析 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