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看门狗》?|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泄露危机

2018年04月17日 | 业内资讯 | 阅读(7159) 收藏



七麦研究院 作者 - 黑桃明


育碧公司旗下的游戏大作《 Watch dog 》(中文译名:看门狗)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世界:在不远的未来,大城市都被一个叫做 CTOS 系统监管着,这个系统可以控制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电力、电子监控、银行系统、警察系统等各方各面。同时将所有联网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记录下公民的个人资料、医保号、医疗记录、犯罪记录、甚*上网阅览内容、输入习惯等。这一切,都由系统智能完成。



同样的,CTOS 系统在方便了人们出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所有人的行为数据都被计入数据系统,你的每一次购物、每一次出行、每一次聚会,都被记录数据上传到系统中,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着的数据库。CTOS 高层掌握着人们的各项数据,暗地里进行各种不法活动,玩家扮演一位惩恶扬善的黑客,利用黑客技术,打击各种不法之徒。



这仅仅是一款 2013 年开发的游戏(*部),其中一些当时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游戏情节,正在变成现实:大数据杀熟?信用积分?用户信息泄漏?信息诈骗?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像一个幽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挥之不去的灰色阴影。


游戏中的情节:CTOS 母公司与某科技公司暗中交易,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科技公司利用数据研究盈利。


现实中的情节:日前,Facebook 被指控将 8700 万用户的信息泄露给了研究公司剑桥分析,而后者将这些信息用于盈利用途。


尽管 Facebook 表示自己并不知情,但调查显示 Facebook 是“明知”或者*少是“应知”状态。因为数据泄漏事件,Facebook 的 CEO 扎克伯格不得不坐上听证席面对来自美国政府的审问。 



Facebook 的股价也在一夜之间下跌了 7%,虽然扎克伯格用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公关暂时化解险情,但是公众对 Facebook 的追责以及数据泄露的激烈讨论并没有结束,负面事件也导致近一个月 Facebook 在 App Store 上差评无数。(红色代表差评)



听证会结束后,Facebook 官方抓紧更新了 App,虽然在版本记录上并未有任何特殊的说明,但是根据扎克伯格本人在听证会上的表述来看,新版本 Facebook 会更安全,用户会了解自己的信息数据被用在哪些地方,甚*在不远的未来,Facebook 可能会推出更安全、干净的付费版 Facebook。



而且因为优秀的公关,和一向以来的良好形象,即使遇到了这样的危机事件,Facebook 在 App Store 上的排名也并未有太大的变化。这也给所有 App 开发者提了一个醒,危机公关固然关键,平日的形象维护更是重中之重。



游戏中的情节:某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将某些人群标记为“高风险”人群,私自提高保费。


现实中的情节:某些出行类 App 将一些用户标记为“高出行频率”人群,私自提高机票、酒店等价格。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杀熟”这个名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就算没有亲身经历过,你也一定在各类新闻中听过。“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或带有特殊标签的群体)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可能你的机票和酒店价格就要高于很少出行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经常买电子产品的人,同样是买一个电脑,你可能要比那些*次买电脑的人多花几百块钱。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有人在利用你的个人数据进行的违规操作。而大众似乎对于这样的行为无可奈何。


普通人遇到了“杀熟”的事情,要不就选择认栽,要不然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很快就会被淹没的“负面评价”。


如何能够在为用户提供便利和服务的同时,保护好用户的隐私?这显然不是用户能去考虑和做到的事情,用户不可能动不动就“罢免”一款 App。我们以“携程旅行”举例,前段时间一直深受“大数据杀熟、黑色竞价”等负面新闻影响的“携程旅行”,即使经历如此多的负面事件,但是在 App Store 上排名也还是高居旅游榜前五。



而且排在携程前面的只有“飞猪旅行”属于同类竞品,其余的都是打车类软件。这背后反映出来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携程旅行在如此负面的影响下还能依旧排在前几名,要不是就是像Facebook 那样有着长期的良好口碑,要不就是因为此类软件已经都是“一丘之貉”。就算你不用携程,还会有“旅程、携手”等一系列同质软件,而从大家对携程旅行的评价来看,事实很有可能是后者。



前段时间李彦宏在*发展论坛上发言:“*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虽然后来此番言论被央媒痛批,但是这番话透露出来一个悲哀的事实:在这个时代,人们为了效率和便利,有时候确实不得不向开发者“出卖”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位置,甚*我们的爱好、使用习惯、收入等等。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各类社交媒体和 App 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拉近人与人的交流,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因为大数据的“千人千面”,反而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制造了隔阂,你正在变得越来不像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


你的所见,所闻,不过来自于 App 的“推荐算法”;你不同于人的“先进思想”,不过是大数据下的实验产物;你认为的“三观正”,不过是因为开发者把和你一样三观的人放在了一起罢了。大数据影响下的社会,可能是一个分离程度更高的社会,一个更加割裂的社会。




日前,安卓统一推送联盟联合“Android绿色应用公约”倡议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 App 独立开发者未来提供更为安全、绿色、干净的 App 服务。目前*批的“绿色 App”名单已经出炉,不过可惜的是,里面的大多数应用都不是常见应用,BAT 系应用的集体缺席让人惋惜。




而 App Store 对 App 的标准则更加严格,在 App Store 的审核指南第 5 部分,对于 App 用户的隐私有严格的规定和审核标准,但是依旧有 Facebook 这样的事件发生,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 App 数据隐私的重视,苹果对于 App 用户信息安全方面的审核,会更加的严格,甚*可能会加入新的审核条例。


引用微博上一段话作为总结:每次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会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我们既要应对变化带来的挑战,也必须注意不要轻易否定新事物,扼杀创新的活力。


大科技企业在给普罗大众带来广泛利益的同时,也有侵害公众利益的可能性。只有科技企业、监管机构、公众全方位参与的动态博弈,才能*限度地限制其不利一面,发挥其有利一面,让社会驾驭科技,让科技服务于大多数人的福祉。


- end -


本文由七麦研究院专栏作者【黑桃明】原创,转载需联系七麦研究院获取授权,七麦研究院有权向非授权转载追究责任。


收藏

相关推荐